1628

98 / 6.29~7.05

 

中藥學堂
高血壓症的中醫藥治療(下)

 

 

◎文╱徐佩玲


中醫對高血壓的辯證論治
根據高血壓的臨床表現和病理變化,中醫一般將本病分為以下五種證型︰
(1) 肝陽上亢型:此型病人,主要有頭暈脹痛、目痛耳鳴、急躁易怒、面紅耳赤、口苦口乾、睡眠不寧、大便乾結、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脈象弦數等表現。此型多見於高血壓的Ⅰ期,患者多為型體壯實之人。治療的原則是「平肝潛陽」,常用「天麻鉤藤飲」加減方。處方如下︰天麻、鉤藤、生石決明、生梔子、淡黃芩、川牛膝、杜仲、桑寄生、夜交藤、茯神、杭菊花。
(2) 陰虛陽亢型:此型病人,主要有頭暈頭脹頭痛、頭重腳輕、煩躁易怒、失眠健忘、耳鳴耳聾、腰膝酸軟、口燥咽乾、兩目乾澀、視物模糊、肢體發麻、手足心熱、舌尖紅、苔薄白、脈弦細或數等表現。多見於高血壓Ⅱ期病人。治療原則為「滋陰潛陽」,如果陽亢偏重,可選用「天麻夠藤飲」,如果是陰虛偏重,可選用「杞菊地黃丸」加減方。處方如下:生地黃、山萸肉、山藥、枸杞、玄參、桑椹、龜板、鱉甲、石決明、菊花。
(3) 腎精不足型:此型病人,主要有眩暈耳鳴、失眠多夢、腰腿酸軟,或頭痛煩熱、舌紅少苔、脈弦細或細弱等表現。治療原則為「滋補腎精」,可選用「六味地黃丸」、「左歸丸」兩張處方進行加減。藥物有:熟地黃、山萸肉、淮山藥、粉丹皮、澤瀉、雲茯苓、杜仲、龜板膠、枸杞子、淮牛膝。精神倦怠乏力、夜間多尿、肢冷、舌質淡、苔白、脈沉弱或沉細無力等表現。多見於高血壓Ⅲ期的病人。治療的原則為「育陰助陽」,常用「金匱腎氣丸」加減方,處方如下:乾地黃、山萸肉、淮山藥、澤瀉、炮附子、肉桂、桑寄生。
(4) 痰濕內蘊型:此型病人,主要有頭目眩暈、頭重如裹、食慾不振、噁心胸悶、身重困倦、肢體麻木、舌胖苔白膩、脈弦或弦滑等表現。此型多見於體型肥胖的高血壓患者。治療原則以「燥濕化痰」為主,佐以「平肝」常以「半夏白朮天麻湯」為主加減,處方為:清半夏、生白朮、明天麻、雲茯苓、生薑、甘草、大棗、橘紅。
高血壓的預防與保健
高血壓的治療,除了用內服藥外,中醫尚有外用法,除此之外,尚有不使用藥物的自然療法:如日光療法、音樂療法、運動療法、穴道按摩法、經絡鍛練法、針灸療法等。高血壓雖不會對生命構成立即危險性,然而長期持續的影響,和腦中風、心臟病、腎臟病等引起的併發症,危及生命的潛在危險性十分可怕,所以患有高血壓症的人必須做長期的健康管理。生活上要注意睡眠需充分,避免長期的加班熬夜,保持心情愉快輕鬆,注意水分的補充,預防便秘,不要飲酒過量,需戒菸,注意寒冷,避免長時間沐浴和過熱的洗澡水,限制食鹽,避免肥胖,可從事不過份激烈的運動,如散步、爬樓梯等。
(全文完)

(本文作者為高雄長庚醫院藥劑部中藥組藥師)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