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1

98 / 7.20~7.26

 

中藥學堂
淺談中醫產後之調理

 

 

◎文╱藥師黃學文


婦女在懷孕過程中,胎兒的成長對孕婦來說,是一項很大的耗損,尤其在分娩時,產婦因太過用力及大量血液流失,造成氣血虧虛,抵抗力降低,因此中醫對分娩的婦女有「產後百骸空虛」之說。所以產後的調理是很重要的,如果在生活作息上稍有不慎,容易引起產後的一些後遺症。


根據醫學臨床證實,很多女性在生產或流產後,由於未適當做好月子,導致日後常有頭痛、頭暈、腰痠、疲倦、掉頭髮、手足冰冷、月經不調、黑斑、白帶多、容易感冒......等症狀。


因此坐月子是幫助產婦回復健康最重要的過程,也是女性調理體質的最佳時機。坐月子期間需藥補、食補及生活起居的調適,若月子做得好,便可幫助產婦回復健康的生活。


以中醫的觀點,女性產後的體質屬「多虛多瘀」,因此,藥補上的選擇必需「袪瘀補虛」,以促進子宮收縮,袪除子宮瘀血,此時可選用「生化湯」;其次,如何將產後的血虛與氣虛補回,以調和虛弱的身體,此時可選用「十全大補湯【四君子湯(茯苓5錢、白朮5錢、甘草2錢、人參5錢)+四物湯(熟地5錢、白芍5錢、當歸5錢、川芎5錢)+黃耆5錢+肉桂2錢)」】。以四君子湯補脾胃之氣虛,加上四物湯補血養血柔肝,以黃耆、肉桂甘溫而熱之藥性,協助四君子湯大補中氣,又助四物湯溫補肝血,諸藥合用,使生產時大量氣血之耗損,得以快速恢復。


產後中藥調理一般建議服法,產後24小時是子宮大出血發生機率最高的時候,產後2~3天西醫大都有開子宮收縮劑,因此可以不用加服生化湯,但是產後3~10天是子宮內膜剝落期,此時宜服用生化湯約7~10天,其惡露量減少,並且顏色由鮮紅色轉為暗褐色或淡紅色。若產婦有出現不正常出血、發燒、傷口發炎、腹痛、腹瀉、便秘、感冒等不適症狀,必須請教醫師,不可自行服用生化湯。生化湯服完後,一般建議可改服補血之藥物,如四物湯,此時亦可加入補腎氣之藥(如杜仲、續斷),以服用7~10天為宜。最後10~14天,選擇十全大補湯加補腎精之藥(如黃精、肉蓯蓉),可幫助卵巢功能恢復,預防落髮。


產後中藥調理應注意「產後氣血大虛理宜峻補,但惡露未盡,峻補須防壅滯」;因此,產後進補不需急於一時,最好等身體狀況稍微恢復的跟平日差不多時再開始進補。一般人習慣煮生化湯時用酒煎,雖然酒煎會增強藥力,但也會增加產婦的出血量及不利傷口癒合,所以不適合在傷口癒合最重要的第一周用酒煎,其實古書生化湯並未用酒煎而是用水煎,所以若產婦出血量較多時建議還是用水煎。有部分孕婦產後出現傷風感冒、痔瘡發炎或有乳腺阻塞,此時用十全大補湯恐太過燥熱,容易出現口乾舌燥,甚至臉上長出痘子,就要注意是不是補得不合宜。因次產婦進補時還是請醫師評估個人體質上的差異。


至於產後膳食上,應注意忌生冷、寒涼食物:如冰品、梨子、柚子、西瓜、椰子、橘子、苦瓜、冬瓜、大白菜、白蘿蔔;亦忌烤、炸、辣、刺激性食物:如醃漬品、咖啡、辣椒。並且食物上以清淡為主,少食鹽。傷口若有紅腫疼痛時禁止吃麻油、酒煮食物。


在生活起居上,宜注意不碰冷水,禁吹冷風、禁提重物,多休息,並注意陰部、肛門清潔,多練習提肛動作,勿站立過久,不能洗頭,不能喝水的禁忌則應修正,可用溫水洗頭,但應儘快吹乾,可喝適量的溫開水,並保持愉快的心情,且每位產婦因體質之不同,故產後症狀也有差異,因此坐月子期間所服用的補藥也不盡相同,如果藥不對症反而會增加副作用之產生,因此應遵照醫師的處方,再服用中藥。

(本文作者為高雄長庚醫院藥劑部中藥局藥師)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