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3

99 / 05.31~ 06.06

 

病人用藥教育
口腔念珠菌感染(鵝口瘡)(上)

 

 

◎文╱徐世寧


口腔念珠菌感染,俗稱『鵝口瘡』。念珠菌是人體常在的菌叢之一,平時主要存在口腔、皮膚、粘膜、消化道、陰道及其他臟器中。對免疫功能正常的人,念珠菌並不會造成感染,一旦免疫力降低時,念珠菌就會大量繁殖,極可能引起臨床症狀。口腔念珠菌是一種常見的口腔局部黴菌感染。主要致病原為白色念珠菌,但也有其他的非白色念珠菌病原體,像C.glabrata, C.krusei, 和C.tropicalis等,於免疫功能低下案例如愛滋病患中被發現。


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常見於免疫力降低的族群如:
1. 嬰兒、新生兒:新生兒出生時,身體抵抗力弱,接觸存在母體產道附近的念珠菌而引發,通常在出生後七天到十天內出現。其他誘發因素像是餵食設備與毛巾處理不當、類固醇等,或是免疫防禦系統有問題的愛滋寶寶等。


2. 免疫能力降低的病人如控制不良的糖尿病、內分泌功能低下、癌症轉移、化學治療、放射治療、人類後天免疫不全的病毒(HIV)感染者。


3. 廣效抗生素治療:廣效抗生素會導致腸道菌種改變,導致黴菌繁殖,容易引起黴菌感染。


4. 器官移植使用免疫抑制劑、口服避孕藥、類固醇等。類固醇的使用會破壞淋巴細胞的免疫功能;另一方面又會拮抗胰島素對糖類謝代作用,葡萄糖會促進白色念珠生長。


5. 不當的義齒或假牙佩戴導致口腔之慢性刺激或組織損傷。


臨床表現
大部分口腔念珠菌感染,若是感染輕微,通常不會有明顯症狀發生,除非仔細檢查口腔,否則不容易被發現。白色念珠菌造成鵝口瘡的臨床症狀初期會在舌頭、懸雍垂、上顎、或兩頰黏膜出現不規則的白色斑塊,嚴重時可能侵犯食道,造成味覺改變、吞嚥困難或吞嚥疼痛。患者的口中有棉絮的異樣感覺(cottony feeling) ,可能導致味覺喪失,且在進食時感到疼痛。


念珠菌如果侵犯口角與口唇,則引起口角炎,此時常出現嘴角處裂隙造成疼痛。在免疫能力低下患者出現鵝口瘡時,也常併發口腔念珠菌食道炎或白色念珠菌喉炎。所以,已有口腔感染,同時抱怨聲音沙啞,則高度懷疑此患者為喉炎型念珠菌感染。


如果發生在嬰幼兒,孩子可能出現煩躁不安、啼哭,出現拒絕進食、哺乳困難的情況,也因病灶處伴隨疼痛造成胃口不佳。患有鵝口瘡的孩童,黴菌可能會由腸道排出而感染到肛門口附近的皮膚,所以須預防病童併發念珠菌性尿布疹。
(待續)
(本文作者為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藥師)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