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4

99 / 08.16~ 08.22

 

中藥學堂
蛤蚧

 

 

◎文╱李佳茵


一、基原、產地1
蛤蚧在漢代就有入藥之記載,在宋代亦有臨床應用紀錄,別名蛤蟹、仙蟾、大壁虎、蚧蛇、石牙。為脊椎動物壁虎科動物蛤蚧(Gekko geceko Linnaceus.)除去內臟的乾燥體。主產於廣西,而廣東、雲南等省亦產。藥材製備時須先除掉內臟和眼睛,拭去血液(不可用水洗),以竹片從橫面撐開,再用長竹一條撐著下胯延至尾末端,低溫乾燥後兩支合成一對。用時去頭(有小毒)、足和鱗片,也有單取其尾,或炒酥研末。全年均可捕捉,以體大、肥壯、尾全、不破碎者為佳。性味鹹平,歸肺腎二經。
二、功能、主治
補肺益腎,定喘止嗽,助陽益精。用於治虛勞,肺痿,喘嗽,咯血,陽萎遺精。《海藥本草》記載:「療折傷,主肺痿上氣,咯血咳嗽」。《日華子本草》記載其「治肺氣,止嗽,並通月經,下石淋及治血」。《開寶本草》稱其「主久肺勞,療咳嗽,下淋瀝,通水道」。《本草衍義》:「補肺虛勞嗽有功」。《本草綱目》言其「補肺氣,益精血,定喘止嗽,療肺癰消渴,助陽道」。而《本草再新》言其「溫中益腎,固精助陽,通淋,行血」。
三、化學成分2
蛤蚧含肌(carnosine)、膽鹼(choline)、肉毒鹼(carnitine)、蛋白質、膽固醇;鳥嘌呤(guanine)、甘氨酸(glycine),、脯氨酸(proline)、谷氨酸(glutamicacid)等14種氨基酸;鈣、磷、鋅等18種元素;與磷脂醯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神經鞘磷脂(sphingomyelin)、磷脂醯膽鹼(phosphatidylcholine)、磷脂酸(phosphatidicacid)、溶血磷脂醯膽鹼(lysolecithin)等5種磷脂質;以及亞油酸(linoleicacid),棕櫚酸(palmiticacid),油酸(oleicacid),亞麻酸(linolenicacid),棕櫚油酸(palmitoleicacid),硬脂酸(stearicacid),花生酸(arachidicacid),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acid)等9種脂肪酸。
四、藥理活性3-6
在現有的研究裡,蛤蚧及其萃取物於不同模式之動物試驗中,分別發現有解痙平喘、抗炎、強化免疫系統及增加性器官重量等活性,然相關報告對使用劑量與作用強度等未見說明,以致缺乏藥用參考價值,但可供相關研究者更進一步探討之參考。
五、用法及注意事項
1. 內服:煎湯,每1~2錢,多入丸散或酒劑。
2. 《本草經疏》:咳嗽由風寒外邪者不宜用。
3. 《得配本草》:陰虛火動,風邪喘嗽,二者禁用。
4. 貯藏:常用花椒拌存,置陰涼乾燥處,防蛀,外層以木箱嚴密封裝。


參考文獻
1. 呂俠卿,中藥鑑別大全( 2002 ),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南科 學技術出版社。
2. 許益民,俞蓮,吳麗文:蛤蚧脂類成分的研究〔J〕.中藥材,1991,14(10):33
3. 尤琪,韓世愈:蛤蚧對S180 荷肉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對免疫系統的影響〔J〕.哈爾濱醫科大學學報,2005,39(5):402-404
4. 王筠默,陳長勳,錢基敏:蛤蚧的藥理作用研究〔J〕.現代應用藥學,1987,4(3):4
5. 林啟雲,王建如,周 芳:蛤蚧對動物免疫功能、血糖、耐缺氧的影響〔J〕.廣西中醫藥,1984,7(5):48
6. 羅謀倫,趙一,林啟雲:蛤蚧雌激素樣的作用部位實驗研究〔J〕.中成藥,1993,15(5):29

(本文作者為高雄長庚紀念醫院中藥組藥師)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