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1

99 / 10.04~ 10.10

 

中藥學堂
川貝母與其混淆品的鑑別要點

 

 


◎文╱鍾瑩慧


川貝母為四川十大名貴中藥材之一,《中國藥典》所收載之正品有四個來源:暗紫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 C. Hsia)、川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 Don)、甘肅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棱砂貝母(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做為商品,暗紫貝母、川貝母、甘肅貝母習稱為“松貝”和“青貝”,棱砂貝母習稱為“爐貝”,商品名均是以過去的集散地命名,松貝為四川松潘縣附近,青貝為四川青川縣附近,爐貝為打劍爐(今之甘孜康定城),而其中品質最好的是松貝。


現今供藥用之貝母是百合科多年生植物,可由種子或鱗莖栽培,不同栽培方式、栽種年限、採收期有不同鱗莖性狀,而中國產貝母屬植物約有43種、19變種,主要分佈於四川、新疆、甘肅、湖北、安徽、浙江等省1。因為不同品種之間價差可達十倍以上,所以混充松貝的品種很多,最常見的有小平貝(F. ussuriensis Maxim.)、小東貝(F. thun Drgu Varchekingensis.)和小湖北貝母(F. hupehensisn Hsiao etlk. C Hsia)等,另外還有其他貝母及性狀近似品2。


其性狀鑑別整理如下表2,3,4,5


常混作松貝者為小粒的平貝母,其頂端較松貝圓,鱗葉兩瓣大小懸殊,大抱小,但小鱗葉僅呈米粒狀在中部顯現,多不到基部,不似松貝之懷中抱月形2。常混作青貝者為珠貝4(小粒的浙貝母)和新疆貝母2。須特別注意的偽品為光慈姑(老鴉瓣)與草貝母(麗江山慈姑),兩者皆含秋水仙鹼,有毒,不可誤作川貝母使用2,3,4。


參考資料
1. 百合科貝母屬藥用植物分類研究進展. 中國中藥雜誌, 2007, 32(16):1609-1614
2. 川貝母的真偽鑑別. 中國藥業, 2008, 17(20):56-57
3. 川貝母及其常見偽品鑑別. 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 2009, 32(2):83-84
4. 川貝母與其混淆品及偽品的鑑別. 中國當代醫藥, 2009, 16(5):128,131
5. 不同基源川貝母研究進展. 四川中醫, 2010, 28(5):48-50

(本文作者為桃園長庚紀念醫院中藥組藥師)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