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1

100 / 3.14~ 3.20

 

中藥學堂
天麻簡介與臨床應用(上)

 

◎文╱王雅芬


壹、基原與品質


天麻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為蘭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的乾燥塊莖1。乃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必須與密環菌Armillaria mellea (Vahl. ex Fr.) Karst共生,其生長繁殖過程與密環菌結成極密切的營養關係2。野生天麻主要產於貴州、雲南、四川,其中貴州為最道地藥材;人工栽植天麻中國各地均有,以陜西產量最大。立冬後至次年清明前採挖,立即洗淨蒸透,敞開低溫乾燥,春季植株出芽時挖出者為「春麻」,質輕、斷面晦暗空心,品質較差;冬季莖枯時挖出者為「冬麻」,質重、斷面明亮,質量較好3。


貳、天麻簡介


一、藥名與別名


天麻別名離母、鬼督郵、神草、獨搖芝、赤箭脂、合離草等;藥材以體實澤亮半透明者為佳,故有「明天麻」之名《臨證指南醫案》;原植物之莖色黃赤,呈圓柱形而直立,狀似箭桿,故有「赤箭」之稱;又因其治肝風效果佳,故名「定風草」 3。


二、正品鑑別要點


天麻以往多為野生採集,二十世紀後人工栽植天麻成為藥材主要供應來源,但兩者在形態上有顯著的差異。野生為橢圓形且橫環紋較密集,人工栽植則為長條形。正品天麻質地堅實沉著,一端有紅棕色乾枯芽苞,另一端有自母麻脫落的圓臍形疤;表面可見數圈橫紋者為真3。鑑別天麻有兩首歌訣或順口溜,一首為:「天麻長圓扁稍彎,點狀環紋十多圈,頭頂芽苞鸚哥嘴,底部疤痕似臍圈。」另一首是:「鸚哥嘴,扁圓體,點輪環,圓底盤,斷面角質一條線」4。其中鸚哥嘴指天麻塊莖頂端留的紅棕色至深棕色鸚嘴狀的乾枯芽苞,又稱「紅小瓣」;點輪環又稱芝麻點為藥材表面所特有之略突起芽,斷續排列呈橫環紋的小點;臍圈又稱肚臍眼,指天麻底部圓臍狀的凹疤痕,是自母麻脫落後留下的疤痕,又稱「凹肚臍」、「圓底盤」5。


三、主要成分


天麻含天麻素(gastrodin) 、香莢蘭醛(vanillin)、香莢蘭醇(vanillyl alcohol)、琥珀酸、多糖,以及維生素A類物質、微量生物鹼等。所含成分具鎮靜及抗驚厥等活性,而密環菌發酵液亦有對抗菸鹼所引起驚厥的活性3。


四、應用範圍


天麻性味甘、平,歸肝經。具有息風止痙、平肝潛陽作用6。主要用於血虛肝風內動的頭痛,包括高血壓、動脈硬化和一般體弱所致眩暈;天麻亦可用於肝陽上亢、肝風內動所致之痙風抽搐,風寒濕痺,肢體麻木癱瘓,慢性風濕性關節炎。另外,依據配伍不同可廣泛應用於小兒驚風,癲癇及破傷風手足痙攣抽搐者7。《中國藥典》指出臨床上雖內風、外風均可用天麻,但仍以治療內風為主3。(待續)


參考資料


1. 王竹鑫、章迺榮:袖珍中藥快速鑑別手冊。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31-33。
2. 趙中振:百藥圖解,第一版。香港:萬里機構萬里書店,2005:182。
3. 嚴正華:中藥學(下),第一版。臺北:知音出版社。2003:696-697。
4. 郝近大:實用中藥材經驗鑑別,第二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78-81。
5. 趙中振、陳虎彪:常用中藥材鑑別圖典,第一版。香港:萬里機構萬里書店,2010:74-5。
6. 長庚紀念醫院中醫藥劑部:中藥處方集,第二版。桃園:長庚紀念醫院,2006; 214。
7. 張賢哲、蔡貴花:中藥炮製學,初版。台中:中國醫藥學院出版組。1984:215-6。


(本文作者為基隆長庚紀念醫院藥劑科中藥組藥師)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