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1

100 / 8.1~ 8.7

 

病人用藥教育

淺談老年性黃斑部變性(上)

 

 

◎文╱洪乃勻

 

前言


老年性黃斑部變性 (senile macular degeneration) 即所謂的年齡相關性黃斑部變性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簡稱ARMD 或 AMD)。根據美國、荷蘭及澳洲等國針對年齡在43-99 歲,一共14,752人的AMD研究統計結果顯示,所有發生AMD的人中,沒有一位是小於55歲,平均發生率為1.6%,在55-64歲、65-74歲、75-84歲,以及>84歲不同年齡層的發生率則分別為0.2%、0.9%、4.6%及13.1%,其發生率確實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


黃斑部位於眼睛底部視網膜的中央,視網膜之於眼睛就像底片之於照相機,是用來形成影像的。視網膜上主要分為兩種型態的視神經細胞,一種是對光線較為敏感的柱狀細胞 (rods),另一種錐狀細胞 (cones) 雖對光線不如柱狀細胞敏感,但對於顏色區分(紅、綠、藍) 及細微視覺則非常重要。黃斑部在視網膜的中央,由數百萬的錐狀細胞聚集形成,讓我們擁有中央視力 (central vision) ,也就是向前直視時的視力 (straight-ahead vision) ,相對於周邊視力 (peripheral vision) ,健全的黃斑部能讓我們使用中央視力進行閱讀、駕駛,以及其他需要細部、清晰、向前直視視力的活動。


老年性黃斑部變性 (即年齡相關性黃斑部變性,本文內會以簡稱AMD代表) ,是一種發生在視網膜中央黃斑部的變性疾病,會導致中央視力喪失。目前已知具有某些特定基因多型性 (genotypic polymorphisms) 的人較易罹患此疾病,而且會與某些危險因子產生交互作用,例如發炎反應;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 (neo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接受體KDR的基因多型性則與AMD的發生風險有關,同時也與使用VEGF抑制劑治療的效果有關。


老年性黃斑部變性與老花眼、白內障、青光眼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並列為老人最常見的視力缺損原因。視力缺損不但會影響開車的安全性,影響閱讀、看電視等日常活動,也造成跌倒及髖關節骨折的發生率增加。在工業化國家中,AMD更是導致成人全盲的最主要原因。視力缺損或全盲勢必造成老人獨立行動更形困難,在老年化日趨嚴重的台灣社會中,AMD無疑也是一個必須正視的問題。AMD是否可以預防?AMD如何治療?可能在你我的周遭,不斷有這樣的問題被提出,本文針對此疾病的危險因子、臨床表徵(分類) 、診斷、治療及預防做一簡介,希望能讓讀者對此疾病有初步的了解。


危險因子


年齡─發生在50歲以後,發生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65歲以上尤為顯著。


吸菸─與不吸菸者相較,吸菸者發生AMD(無論乾性或濕性AMD,見後文說明)的比率為非吸菸者的2-4倍,吸菸也會增加初期AMD(early AMD)惡化成區域性萎縮(geographic atrophic)以及雙眼罹病的風險。研究顯示,即使戒菸15-20年,此風險仍然存在。對於具有CFH Y402H基因型的吸菸者而言,這種風險則更為提高。


家族史─家族中有AMD病史者的人其罹患AMD的風險增高,此亦與CFH及其他基因多型性有關,研究顯示在早發型(early onset,指較年輕發作) 及較嚴重的病例中其關聯性尤其顯著。


心血管疾病─在一超過2000個受試者,為期10年的前瞻性研究顯示,有中風及冠心病(心肌梗塞或狹心症)病史者,發生AMD的相對風險增加 (RR(Relative Risk), 1.6) ;反過來說,經過年齡與性別的校正,早期AMD患者有2倍的心血管死亡率,晚期AMD (late AMD) 可預測其心血管死亡率增加5倍,中風死亡率增加10倍。另一個研究顯示,初期AMD與冠心病發生率增加有關 (HR (Hazard Ratio), 1.57;95% CI (Confidence Interval), 1.17-2.22) ,但未顯示會增加中風發生的風險。而晚期AMD與冠心病或中風則都無關聯性。


白內障手術─相關的研究結果顯示,接受過白內障手術的病人發生AMD的風險會提高,推論可能的機轉有術後眼睛對光傷害的感受性增加,術後繼發的發炎性變化、或是誘導血管新生。


其他─其他可能的危險因子還有酗酒(每天超過三個drink,每個drink相當於14公克的純酒精)可能增加早期AMD發生的風險。白種人發生率高於黑人,西班牙裔美國人及中國人之發生率則居中。至於高血壓、較高的身體質量指數以及陽光與AMD發生的相關性則尚未有定論。(待續)


(本文作者為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藥師)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