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3

101 / 10.29~ 11.4

 

病人用藥教育

惱人的滴滴答答— 女性尿失禁之藥物治療(上)

 

 

◎文╱王筱萍

 

前言


對一般大眾而言,尿失禁是一令人困擾的毛病,小便時常在不受控制的情況下滲出,這時好糗。根據國外研究調查顯示,女性族群在過去一整年中至少有一次尿失禁經驗者之盛行率介於25~51%間1,盛行率隨年紀增長而增加,並常發生於有認知障礙的病人族群。某些狀況下如懷孕或生產後也都可能引起尿失禁,且大部分人於產後,尿失禁毛病會消失。女性尿失禁常見類型為應力性尿失禁(stress incontinence)、混合性尿失禁(mixed incontinence),而急迫性尿失禁(urge incontinence) 則較少發生。尿失禁嚴重影響個人的生活品質,其影響程面包括生理、社會、角色功能、心理健康和全身之健康。


引起尿失禁之危險因子


婦女常見引起尿失禁的危險因子包括生育、肥胖及功能障礙,其他可能的危險因子包括童年時期有遺尿(enuresis)經驗、糖尿病、中風、憂鬱症、大便失禁、陰道分娩、會陰切開術、雌激素缺失、泌尿生殖系統手術(如子宮切除術)等。另外藥物也可能惡化尿失禁,相關藥物及其影響如表一所示。


尿失禁之治療措施


尿失禁之治療目前採階梯式治療方式,由改變生活方式開始,紀錄生活中可能影響尿失禁的因素可以幫助治療尿失禁;如針對過重之女性採行減重計畫,可降低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發生的機率;其它如控制水分攝取,每日飲水量不超過2公升;避免飲用含咖啡因或酒精飲品;減少夜間水分飲用量等,之後視尿失禁嚴重程度進行行為療法和藥物治療。行為療法一般建議運用於輕微至中度漏尿症狀之壓力性或混合性尿失禁患者;行為療法包括膀胱訓練(bladder training)和骨盆肌肉訓練2。


尿失禁之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廣泛用於單以行為治療控制不佳之急迫性尿失禁和混合型尿失禁,而用於壓力性尿失禁的藥物則較少。 尿失禁之藥物治療包括抗毒蕈鹼性藥物,α腎上腺素作用劑,β3-腎上腺素受體作用劑,duloxetine,雌激素(局部使用),α腎上腺素阻斷劑,肉毒桿菌素等。


Antimuscarinics (抗毒蕈鹼性)之抗膽鹼藥物


這類藥物包括oxybutynin、tolterodine、fesoterodine、trospium、以及對膀胱和胃腸道M3毒蕈鹼接受器頗具選擇性作用的solifenacin和darifenacin,是最常用於急迫性尿失禁之處方用藥,這些藥物 原則上是透過增加膀胱容量,減少逼尿肌不自主的收縮來控制尿失禁。


許多藥物研究結果顯示規律服用抗膽鹼藥品,其抗膽鹼效果會隨服用時間持續增加,直至4週後達最大作用效果,因此,這段時間應避免因病人症狀未緩解而調高劑量或停止藥物治療。這類藥物選擇主要視藥費支出,服藥頻次,藥物與藥物間的交互作用,潛在性藥物不良反應和同時存在可能增加藥物不良反應疾病來決定。當病人對其中一個藥無療效反應時,不代表對其他藥物也無反應。


老年患者需留意抗毒蕈鹼性藥品之使用,盡可能以最低劑量開始使用,再視需要增加劑量。抗毒蕈鹼性藥物常見副作用包括因唾液分泌減少造成口乾,水晶體睫狀肌麻閉引起患者對近處物體的視力模糊,心搏過速,困倦,認知功能降低,腸道攣動受抑制所造成的便秘問題,然而為緩解便秘和口乾不適所補充的水份也許會造成尿失禁惡化。另口乾過度可能導致齲齒發生,因此長期持續抗毒蕈鹼性藥物治療者建議要定期於牙科追蹤檢查。在其它疾病考量上,對於同時有胃滯留和狹角性青光眼的病人,抗毒蕈鹼性藥品屬禁忌用藥。合併癡呆的老年人使用這類型藥物之風險遠大於利益。(待續)


參考資料


1. http://www.uptodate.com. Epidemiology. Risk factor, and pathogenesis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2. http://www.uptodate.com. Treatment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