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5

102 / 4.22 ~ 4.28

 

病人用藥教育

淺談注意力缺陷過動症 的治療(下)

 

 

◎文╱葉爵榮

 

作為對使用中樞神經興奮劑或atomoxetine出現嚴重副作用或適應不良之替代藥品,屬輔助治療藥物。作用機轉為促進α2 -腎上腺素受體,使腦血管擴張,增加腦前額葉血流,改善行為思考的專注力與執行能力。主要副作用包括口乾、鎮靜、低血壓及姿態改變引起的暈眩等不適症狀。少數亦可能有睡眠障礙、感覺異常、精神混亂、心律不整等嚴重不良反應。開始及終止治療時須逐漸進行,以避免血壓突然升高或下降導致血壓快速上升,脈搏增速、震顫、頭痛或噁心等戒斷症候群。


(四)三環抗憂鬱劑


Imipramine、desipramine、nortriptyline等,作用機轉為抑制norepinephrine、serotonin等腦神經傳導物質再吸收至神經突觸前的神經末梢,提高這些傳導物質於突觸濃度,活化腦幹及腦皮質,誘發神經興奮作用,作為ADHD的後線治療藥物。此類藥品需持續服用2~4週,才會慢慢顯現療效,且必須長期穩定維持服藥頻率與劑量,突然中斷或降低劑量可能導致噁心、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症狀,更嚴重會影響精神狀況,引發自殺、自殘問題。藥物過量也可能產生姿勢性低血壓、心搏過速、心律不整,接受治療期間應定期監測病人心跳、血壓變化。


藥物的選擇與調整需取決於藥效需覆蓋的時間範圍(例如:考量晚上需完成學校作業的時間)、兒童吞服藥片或膠囊的能力、一天當中症狀出現的頻率與時段、病人服藥隱私性、共存合併症治療、潛在不利影響、藥物濫用、醫療費用等,長期研究統計發現,一般接受良好藥物治療的兒童及青少年,約有八成可以改善注意力不集中、衝動與人際衝突症狀,適度促進親子互動,減少攻擊行為,提升學習效率精度、社會互動能力及人際關係,但對學習成績的影響則沒有那麼顯著。當然除了藥物控制外,ADHD的行為改善更取決於親子互動及學習環境的即早介入輔導,多重管道相互配合,相輔相成,才能幫助過動兒在症狀控制上的顯著進步,進一步啟發其行為特質能力及創造力的發展。


參考資料


1. Kevin RK. Marilyn A. Mary MT.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Treatment with medications. UpTodate. Topic 16927 Version 6.0.Feb.2013.
2. Reichow B, Volkmar FR, Bloch MH.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f the Symptoms of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in Children with 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J Autism Dev Disord. Mar.2013.
3. Rader R, McCauley L, Callen EC. Current strategie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ildhood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m Fam Physician 2009; 79: 657-665.


(全文完)
(本文作者為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藥師)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