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9

102 / 7.29 ~ 8.4

 

病人用藥教育

淺談更年期賀爾蒙治療之效益及安全性(1)

 

 

◎文╱黃郁文

 

更年期定義及原因


更年期是指婦女自具生殖能力時期逐漸進入無法生育時期,這個過渡時期長達數年之久。女性進入更年期前後,月經週期開始改變,停經前2至8年,更年期女性排卵開始出現不規則現象,卵泡會加速流失,直到耗盡,但是這些加速流失的卵泡並沒有辦法引發足夠的黃體素形成,因此就會有所謂黃體期缺乏的現象,造成月經週期縮短,形成20~25天左右的週期。當最後一次月經發生滿一年都無月經來潮,則可確定停經。此時婦女體內荷爾蒙因卵巢機能退化,引起雌激素(estrogen) 不足、濾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與促黃體刺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LH) 濃度上升。


症狀


更年期的生理變化包括因自主神經失調,導致間歇性熱潮紅、冒汗、心悸。泌尿生殖系統功能衰退導致萎縮性陰道炎、陰道鬆弛、性交疼痛、子宮下垂、頻尿、小便失禁。骨質疏鬆導致變矮、駝背、腰酸背痛;腕骨及髖骨也易產生骨折。精神方面可能會有沮喪、易怒、失眠、容易疲勞、頭痛、暈眩、失去自信、沒安全感、多疑等。


評估與診斷


更年期診斷以年齡、月經週期史、相關症狀為主,並輔以荷爾蒙檢查。更年期診斷確立前須先排除特定因素包括懷孕、甲狀腺功能亢進或減退、高泌乳素血症、閉經、早期卵巢衰竭、自體免疫性卵巢炎等。


熱潮紅並不意味更年期來臨,如育齡婦女在月經前一週有類似症狀。其他會造成熱潮紅的原因包括焦慮、甲狀腺功能亢進、咖啡因過量、類癌腫瘤、糖尿病胰島素反應、酒精戒斷、間腦癲癇症等。同時有嗜鉻細胞瘤、潛在惡性腫瘤,或藥物(抗精神病藥和抗抑鬱藥) 也會產生潮熱和盜汗症狀。


根據臨床指引,診斷更年期的臨床檢驗項目包括血中濾泡刺激素、促黃體刺激素、雌激素、睪固酮(testosterone)、血脂質、人類絨毛膜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和陰道酸鹼值、陰道成熟指數等。

藥物治療


為減輕更年期症狀,部分婦女會使用更年期荷爾蒙療法 (menopausal hormone therapy,MHT),又稱為荷爾蒙替代療法(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經由各種不同途徑和劑量的荷爾蒙組合療法,減輕更年期症狀及不適,改善生活品質。常用更年期荷爾蒙藥物於文中另行說明。使用上,目前臨床上大致可分為四種方法:


一、 單獨型雌激素荷爾蒙療法:因為雌激素易刺激子宮內膜增生,進而增加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因此,僅適用於子宮已切除的婦女。

二、 週期性順序型荷爾蒙療法:此類型療法是在週期中每天皆服用雌激素,並在每一週期的第一至十二或十四天添加服用黃體素以保護子宮內膜。在服用黃體素結束後會有類似月經來潮的出血。有研究指出可以每三個月用一次持續14天的黃體素,如此可降低長時間暴露於黃體素下的乳癌風險,但會增加子宮內膜增生機率,故目前不建議將此種三個月補充一次的黃體素方式常規用於週期性順序型荷爾蒙療法中。

三、 連續性合併型荷爾蒙療法:每天合併使用雌激素與黃體素,可分別投予或使用複方產品。原則上,此種療法能避免類似月經來潮和出血現象,但臨床上少部分婦女在治療開始後會產生少量不規則出血,甚至持續數月。出血機率可能與停經後至荷爾蒙療法開始間的時間長短有關,較晚開始荷爾蒙療法的婦女因子宮內膜已萎縮,故出血機率較低。前項週期性荷爾蒙療法,在未服藥期間,除了會有出血現象,也可能會產生血管運動障礙症狀,如熱潮紅等,且治療期間需連續停藥數日,使得治療變得較複雜,因此降低了服藥配合度,相較之下,荷爾蒙連續性療法是比較容易接受的治療方式。


四、 超低劑量雌激素單獨荷爾蒙療法:雌激素劑量約傳統劑量的四分之一。這種超低劑量單獨型雌激素,極少發生子宮內膜增厚。研究顯示,投予低劑量雌激素足以有效緩解熱潮紅症狀及預防骨質流失。因不需使用黃體素,所以與乳癌、心臟血管疾病之發生較無相關,且較不會有陰道出血的現象。


(待續)
(本文作者為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藥師)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