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2

103 / 6. 16 ~ 6. 22

 

病人用藥教育

認識藥物引起的肝臟損傷(上)

 

 

◎文╱王筱萍

 

肝臟在人體內具有多項功能,大致可區分為兩大類,分別為養分吸收、合成以及將代謝物、有毒物質進行分解及解毒作用,並排至膽汁或血液中,隨後經腎臟移除,而藥物不論是處方或非處方藥,以及中草藥或健康食品等,均可能透過各種機轉對肝臟造成損害。藥物或其代謝物所引起肝臟損傷簡稱DILI (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 文獻資料顯示,臨床上DILI佔所有急性肝炎病因的10%,1 而台灣區過去一年 (102年),也有約191件 (1.21%) DILI 案例被通報。藥物部分過去有超過1000種藥品及中草藥曾有過DILI的報導,可透過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 的搜尋資料庫進行DILI資料查詢,註一 在美國地區,aceraminophen 是首要引起DILI的藥物,其次是抗生素。


藥物引起肝臟損傷發生的原因及臨床表徵


DILI發生原因主要來自於藥物或其代謝物對肝臟細胞,膽管上皮細胞和分布於肝臟的血管造成傷害,可能與所使用的劑量有關外,也可能是無法預測的特異性反應。


DILI初期可透過臨床表現將其分類為肝細胞或細胞毒性損傷、膽汁鬱積性損傷和混合型2(表一);若需要可進一步進行切片,確立診斷及嚴重程度,另就切片後組織學上的發現可將其進一步分類為肝炎、膽汁鬱滯、脂肪變性。肝細胞或細胞毒性損傷,相較於鹼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P),血清胺基轉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 異常上升,血清膽紅素也許會上升,合成功能異常。膽汁鬱滯則是相較於血清胺基轉移酶,鹼性磷酸酶異常上升。根據美國FDA藥物肝毒性督導委員會 (Drug Hepatotoxicity Steering Committee) 針對肝炎、膽汁鬱積和混合型依肝功能檢驗結果進行分類。肝炎其定義為ALT值須 ≧ 3 x ULN ( upper limited normal ) 且 ALT/AP ≧ 5,當ALT值 < 3 x ULN,則為異常肝功能監測;膽汁鬱積定義為AP ≧ 2 x ULN 且ALT/AP ≦ 2,當AP值 < 2 x ULN則為異常肝功能監測異常;混合型定義為ALT ≧ 3 x ULN且AP值 ≧ 2 ,同時ALT/AP介於2至5間。


DILI一般以無感症狀居多,但急性表現可包括輕微無症狀的肝指數異常及有感症狀包括全身乏力、低度發燒、厭食、噁心、右上腹部疼痛、黃疸、灰白色糞便或深色尿、膽囊炎合併搔癢,嚴重時甚至皮膚表皮經由刮、抓的動作,造成表皮剝脫的情形、合併黃疸類似病毒性肝炎之急症和急性肝衰竭,嚴重時甚至影響凝血功能及肝性腦病變和急性肝衰竭。慢性肝損傷的表現則與其慢性肝病,如自體免疫性肝炎 (Autoimmune hepatitis,AIH)、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PBC)、原發性硬化膽道炎 (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 及酒精性肝病變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之臨床表現相似。慢性DILI亦可能形成肝纖維化或硬化。

(待續)

參考資料


1. Zimmerman HJ. Drug-induced liver disease. Clin Liver Dis. 2000;4(1):73-96.
2. Abboud G, Kaplowitz N.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rug Saf. 2007;30(4):277-94.


註一: http://livertox.nih.gov


(本文作者為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藥師)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