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

104 / 6. 22 ~ 6. 28

 

病人用藥教育

時差 (jet lag)(上)

 

◎文╱王筱萍

 

跨時區旅行或洽公對現代人來說是司空見慣的事,但在長時飛行結束時,人們可能或多或少會出現所謂時差(Jet lag)症狀,如白天過度嗜睡、睡眠障礙等,症狀嚴重程度也與個人敏感性有所差異,時差對於旅人來說是一件困擾的事。


疾病生理學和危險因子


為了適應環境,生物會自然演化出預先設定好的內在行為和生理節律規劃來配合預料中的環境變遷。時差乃因旅行者抵達目的地時,當地日夜時間與自身內建的晝夜節律(circadian),即所謂生理時鐘,暫時性不同步(desynchronization)所引起。這個生理時鐘由腦內下視丘視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SCN)所控制。時差發生嚴重度與時區數、飛行方向、飛行途中的睡眠舒適度和抵達當地的時間以及年紀有關。當飛行超過6個以上時區者,通常約需4-5天時間重新建立正常睡眠模式,才不會在白天感到疲憊。由西飛向東所造成的飛行時差比由東飛向西時嚴重,所需要復原的時間也較久,可能的原因與人類晝夜生理節律的平均自由運轉周期(freerunning period,FRP)約25小時有關,這樣的週期與實際環境中每天有24小時有所差異,因此需要調整生理時鐘來配合實際外在環境。生理時鐘於向東飛行後每天重新開機時間平均延後92分鐘,因此,建議向東飛行後,以每天一個小時的速率調整及同步化睡眠時間。年長者時差症狀並不明顯,但較年輕族群可能需要花較長的時間來調整。先前曾有睡眠障礙,承受壓力者,受到時差影響是比較嚴重的。當然,症狀嚴重程度與持續時間也與個人敏感性有關。


臨床特徵


時差症狀包括白天過度嗜睡,睡眠障礙如難入睡或睡眠中斷,心智思考能力減弱、心情煩躁、易怒及胃腸孿動減低產生便秘、脹氣和因日夜顛倒造成全身不適感等。


預防及治療:時差管理基本上有三個策略,包括睡眠計畫、光線處置和投與melatonin,以及藥物治療,且這些處置最理想的介入時機在旅行前、中、後依往西或往東飛行而有所不同。


1. 旅行前﹕計畫往東飛行時,若可以,於出發前幾天盡量較平常提早1~2小時入睡,相反的往西飛行時,則延後1~2小時入睡,重新設定生理時鐘。


2. 飛行途中﹕不論往東或往西飛,旅途中維持舒適的環境,攝取大量的水分,減少含咖啡因和酒精攝取,並嘗試依據抵達目的地的睡眠時間入睡,需要時,可考慮使用短效安眠藥,如zaleplon來幫助睡眠,因為可能會造成抵達目的地時,使用者會有類似宿醉感,神志不清的狀況,不建議使用長效安眠藥如屬短效eszopiclone,使用安眠藥時不可同時飲用含酒精飲品。另本身有深部靜脈栓塞的風險者,飛行途中不建議使用安眠藥,長期坐著不動,會增加栓塞風險,需要隨時改變位置,並盡可能四處走動,出發前可詢問過醫師意見,必要時可預防性使用抗凝血劑。


(待續)
(本文作者為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藥師)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