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

104 / 8. 17 ~ 8. 23

 

病人用藥教育

偏頭痛的預防治療(一)

 

◎文╱張櫻蘋

 

前言


偏頭痛(migraine)為一常見的神經性疾病,世界盛行率女性約18%而男性約6%。根據台灣頭痛學會統計台灣偏頭痛的盛行率約為9.1%,男女比例約1:3,年齡層分布相當廣泛,其中以青壯年人口比例最高。偏頭痛雖然經過一段時間可緩解,但疾病具有不可預期的復發性,研究發現發作時,容易影響病人日常生活,包括工作或學習方面。偏頭痛疾病診斷和治療常被低估;流行病學研究表示偏頭痛患者中約40%需要預防性治療,而實際大約只有10%病人接受預防性治療。


機轉


偏頭痛的病理機制目前沒有十分清楚,成因可能是由於外在因素(如壓力、藥物、食物等)刺激腦部受到神經胜?如降鈣素基因相關胜?(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與垂體腺?酸環化?激活?(pituitary adenylate cyclase activating peptide)增加,使三叉神經核傳導的路徑敏感性上升,造成局部血管擴張,引起血流變化,而產生頭痛、噁心嘔吐等症狀。


偏頭痛在磁振造影檢查(MRI)上表現出結構性腦部變化,包括白質異常(white matter lesions)、梗塞樣病變、組織損傷與軸突損失、降低神經膠質細胞密度、降低血流量等造成血管缺血性損傷。基於專家共識,預防偏頭痛療法可以減少罕見偏頭痛病症,包括神經損傷的風險。根據研究發現有先兆型的偏頭痛是發生缺血風危險因素。因此了解偏頭痛成因、機轉,對於治療及預防偏頭痛發生,具有極大的助益。


預防性治療目的


預防性治療偏頭痛可以減少偏頭痛發作次數與嚴重度,亦可以防止藥物濫用性頭痛(medication overuse headache)或避免由陣發性疼痛轉變為慢性偏頭痛(migraine chronification),而提高病人生活品質。無論選擇哪種藥,原則上可以提高預防偏頭痛的治療成功率,減少併發症。


預防性治療適應症包括:


‧頻繁的偏頭痛(臨床定義為每個月發作超過三次)

‧偏頭痛導致殘疾

‧急性治療失敗或急性治療引起嚴重不良反應

‧具藥物濫用性頭痛風險

‧月經性偏頭痛


預防性治療的原則:


‧初始治療由低劑量開始,逐漸增加劑量直到產生治療效益或對藥物的劑量產生無法忍受的副作用為止。

‧給予使用的藥物至少四周並建議可以持續使用三個月。

‧避免急性頭痛的治療,包括止痛藥,血清素受器致效劑(Serotonin Receptor Agonists),以及過度使用麥角生物鹼methysergide(已證實長期使用可能導致腹膜纖維化併發症)。

‧阿片類藥物和巴比妥類不應該用於急性或預防性治療偏頭痛。

‧偏頭痛可控制良好的話,可慢慢的降低藥物劑量或停止用藥。


藥物治療


目前許多藥物被用於預防偏頭痛,而這些非專一為偏頭痛開發的藥,包括抗癲癇劑(antiepileptic drug,AED)、乙型交感阻斷劑(beta-blocker)與鈣離子阻斷劑(calclium channel blocker,CCB)、血管收縮素轉化?抑制劑(angiotensio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與血管收縮素接受體阻斷劑血管收縮素接受體阻斷劑(angiotension receptor blocker,ARB)、α2腎上腺性作用劑(α2-receptors agonist)、抗憂鬱劑抗憂鬱劑(antidepressants)、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製劑(nonsteroi dal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抗組織胺(antihistamine)及草藥與維生素等。美國頭痛協會於2000年制定準則,訂定出證據強度等級,給予臨床醫師參考。在2012年,美國神經學會(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 AAN)修正最新的治療準則。新的指引分為五級:level A、B、C、U、other,依臨床療效、實驗設計嚴謹度、證據強度、使用統計方式所歸納出建議。A為療效確立(established),B為可能有效(probably),C為或許有效(possibly),U為證據不足或衝突(inadequate orconflicting),other為可能無療效(established as possibly or probably ineffective)。


(待續)
(本文作者為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藥師)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