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

105 / 7. 11 ~ 7. 17

 

台北市藥師公會 醫院管理研討會

 

↑台北市藥師公會舉辦「醫院管理研討會」,研討生物相似性藥品的定義。

◎文╱台北市記者廖仁睦

 

近年生物製劑研發日新月異,除了一般性(所謂小分子)藥品外,因為生物技術精進,越來越多的生物製劑即將進入台灣的醫療鏈中;在專利權保障的原因下,生物製劑的核心,也就是胺基酸或蛋白等特有的模組在特定時間內受到保護而未公開,其他藥廠進行的藥品仿製技術,與傳統純化學結構的再製有著明顯不同,到底生物相似性藥品是不是完全複製原來的生物製劑,已與一般學名藥品有著不同的定義。


此次台北市藥師公會舉辦的「醫院管理研討會」,著重的就是生物相似性藥品的定義,以及現行藥品議價的概念介紹。講者以生動的方式,將目前美國FDA、歐盟與WHO對生物相似性藥品的定義,進行了系列介紹。例如WHO現行對生物相似性藥品(Biosimilars)的要求,主要在藥效和安全性上與對照之生物製劑有相似度,且是走相同的機轉,並透過「比較性試驗」來證明其相似性。但在美國FDA雖然就生物相似性藥品的定義原則上與歐盟相同,但在治療的替換性上,則採較高的標準,非具有生物相似性藥品就可以直接替換取代。


課堂中除了生物相似性藥品介紹外,也提及了非比較性生物製劑(NBC, Non-comparable Biologics),這類藥物並非生物相似性藥品,隨著檢驗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以往號稱生物相似性的生物製劑藥品,其實並未做過與原來對照藥品Head-to head實驗,在療效與安全性上都沒有進一步的比較數據,也強調現行對生物製劑的仿製要求,對照以往的學名藥申請概念,絕對是以更高規格要求,才能進行所謂的生物相似性藥品申請。


此次研討會另外邀請了陳恆德醫師就現行台灣新藥核價過程,藥品專家諮詢會議的角色與觀點做介紹,也讓與會學員對於為何同樣藥品成分於不同時間開發的劑型,為何會產生不等比例的藥價差異,有了初步的了解。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