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

105 / 11. 7 ~ 11. 13

 

中藥法規暨藥材辨識實務培訓 邀請藥師開講

 

↑嘉義市衛生局主辦105年中藥研習課,邀請藥師吳坤璋主講。

◎文╱嘉義市記者商錦文

 

9月29日及10月12日,於嘉義市再耕園演講廳舉行105年中藥法規暨藥材辨識實務課程,由嘉義市衛生局主辦,邀請到吳坤璋藥師主講,吸引了包括藥師、中醫師、參藥行、青草藥行、百草鋪、藥鋪、中藥行、中藥房等業者來聆聽和學習。


課程內容包括:中藥用藥安全及管理規範、台灣市售易誤用混用中藥品種之檢討、藥材鑑別講授及實物辨識、市售易混淆中藥材辨識實務。


吳坤璋指出,依據規定市售中藥材飲片之標籤或包裝應標示:1.品名、2.重量、3.廠商名稱及4.地址、5.製造日期及6.有效期間或保存期限、7.批號、8.類別、9.炮製方式(屬毒據中藥材之應標示項目)、10.產地(國家)、11.保存方法12.使用建議事項。


一種藥材常有多種的品質,真、偽、優、劣,品級差別很大,功效不同,要使用正確,才能達到最佳的療效。混淆偽劣藥材發生的主要原因包括:1.地區用藥習慣。2.外部形態相仿。3.文字讀音混淆。4.人為有意造成等。


例如:苦杏仁與甜杏仁。前者苦溫,後者甘寒。苦主瀉而甘主補,溫散寒而寒清熱,實、寒咳者宜用苦杏仁。虛、熱咳者宜用甜杏仁。兩者在功效上雖屬相同。但在寒熱虛實上卻有差異。苦杏仁臨床上多用,而甜杏仁多做副食品用。


中藥法規,講述法條的限制和規定、提醒執業或販賣時避免誤踩到法律的紅線。中藥材辨識實務以實品藥材或圖片作講解,使鑑別特點的解說更加詳細。課程學習到正品藥材和混淆藥品的辨識,增加正品藥材的使用率,同時減少混淆藥材的誤用,提升執行中藥業務的正面能量,是值得一聽的好課程。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