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

105 / 12.26 ~ 106 / 1.1

 

引導患者降診次、減少用藥的照護方法

 

◎文╱藥師林容瑩

 

高診次民眾中,有一種族群是「打針控」,止痛用打針、皮膚癢想打針、連氣喘也打針,照護藥師可引導非侵入性的替代方式和預防方法。例如循環不良、久坐痠痛者引導往伸展運動、熱敷按摩等方式緩解。疼痛程度大者,很可能醫師留意到腎功能太低不打,病人就換別家打。這群疼痛者中最頻繁是脊神經壓迫者,藥師可引導往拉筋推拿,且要協助篩選止痛藥。


因病人個人用藥習慣偏差、健保給付標準、病歷個資無交流、價格等因素,他們會頻繁接觸禁忌藥品,連胃穿孔者的長短期用藥中,都有NSAID、防栓塞的Aspirin。頑固型神經痛者,可引導往合適科別,提醒胃穿孔、腎臟病或心衰竭情形,依個別情況開立相對安全的COX-2(注意心血管問題)、Ultracet、自費打骨水泥等,控制穩定後變成領慢性處方箋,而不是每3天打針、領用NSAID。不只是胃炎醫療、心臟不適的急診減少,此疼痛毛病月平均看診9次時,也可漸漸降到一半或更少。


減少用藥品項的方式:


一、藥品分成常規用藥、症狀用藥。常規用藥若沒問題,從緩解小毛病減少症狀用藥。用其它方式緩解,或找出引起症狀的非藥物和藥物因素。用藥因素舉例:心臟缺血者,心悸和發作心絞痛更嚴重時:原來是常暴露在「咖啡因」、「麻黃素」,且「氣管擴張劑」、「類固醇」、「末梢血管擴張劑」的合併作用下,心絞痛頻率增加。

二、依適應症把主要疾病、次要疾病排序,重新分配合適科別或溝通專科整併(例如:抗凝血、血壓藥合併到心臟科。)

三、挑出藥理作用類似的,常重複安眠、消炎止痛、血液循環藥等。把類似作用或各科互相加乘的挑出,溝通醫師後停用。

四、有意義的交互作用,已發生的告知或提醒醫師預防。

五、推測副作用、不良習慣而往上加疊的用藥連環事件(例如:dampurine誘發哮喘,哮喘用了氣管擴張劑,常胸悶痛跑急診),對照病人症狀發生先後,若能調整每個影響環節,往往有大幅改善。

六、除了察覺禁忌症要提醒醫師。肝腎功能變化時,也要提醒醫師換藥或減少劑量。


筆者選案量不多,以此篇拋磚引玉,號召更多有經驗有專業的您,分享「高診次照護的成功經驗與方法」,希望未來篇數夠則編輯成冊。除了使照護新手好上手,也讓各界知道藥事照護做什麼,以利有意義的各式照護永續發展。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