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

106 / 1. 9 ~ 1. 22

 

共同為台灣的醫改添一把柴火

 

◎文╱藥師週刊記者蔡秋鳳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成立16年了,這是一個為了推動全民參與醫療改革,敦促醫療品質提升,而堅持不拿政府任何經費的公益團體。


醫改會董事長劉淑瓊,自稱義工董事長,在接受本刊專訪時表示,由於要做政策倡議,醫改會成立的第一天到現在,堅持不拿政府的經費,所以有些經費就要多方斟酌。多數人看到弱勢者的痛苦,都能發揮惻隱之心,提供幫助。但是像醫改會這樣的團體,尤其談政策面,需花很多時間,才有可能引起認同。醫改會用民意調查,希望能夠掌握更多的聲音。針對一個議題設定的時間為三年、五年、八年,以學者做學問的堅持,「不懂的,不能亂說,說了一定要有十成十的把握」。


「藥袋不再是看不懂的天書」、「你我都拿得到完整的病歷」、「孩子不用再吃大人藥」,這些都是醫改會歷經十多年的努力拚出來的成果。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古博仁也相當認同醫改會對改革醫療品質,及提升醫療品質的理念,並大力讚揚「台灣近年的醫療改革都能看到醫改會的參與」。


讓民眾成為好病人,醫師、藥師、民眾各司其職,每一關都需要守住,讓用藥更安全。建立以人為本的醫療,是醫改會的願景。劉淑瓊表示,民眾的就醫與用藥習慣,都亟待好好的教育,而「民眾的健康素養、健康自我管理」更有待政府投注心力。


醫改會的起源於16年前的一件醫療爭議事件,當年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教授劉梅君懷孕八個月時,覺得不舒服至急診室候診,卻沒有得到妥善的照顧,因而痛失腹中的胎兒。這件事讓她發覺醫療與全民的關係是不對等的,民眾希望得到好的治療,但在就醫的過程,發現不瞭解之處,卻不知道怎麼問或是不敢問。於是在與舊識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也是現任醫改會董事的張苙雲深談後,決定結合一群志同道者成立一個組織,來關心台灣的醫療環境,同年,醫改會於焉誕生。


醫改會成立的目標,包括推動全民參與醫療改革;結合社會力全面體檢醫療環境;回歸醫療事業非營利本質;促進台灣建立公開、透明的醫療體制;協助建立有利於施行正確醫療之環境;敦促醫療品質提升,保障病患權益等。


16年來關心的議題相當廣,有關藥的部分,包括兒童用藥、老人用藥守護神、原包裝給藥、老人重複用藥、診所的日劑藥費等。


劉淑瓊說她第一天就在醫改會,對藥的關心沒有停過。獲得最大迴響的也是與藥有關的議題。除了藥之外,也做了一些改革。民眾關心的議題,包括:隱私議題、醫療收據、影印病歷等。她也要給主管機關一個讚,講了政府會聽,雖不會立即改變,「會改變」這件事情很重要。


這十幾年打拼下來,有時會覺得很挫折,明明是為這群人好,但是這群人卻不領情,甚至扭曲、誤解了。以前提的政策,政府第一個就是先否認,「他們的數據不對!」「他們的詮釋錯誤!」後來慢慢改變,政府發現這群人不是無理取鬧、信口開河、自搏版面的,他們講的都是有根據的,是希望能對醫療有所幫助,後來政府就慢慢有點不同。因此,她鼓勵只要議題往前推5%,就不要覺得挫折、沮喪。這一套「5%的哲學」其實是張苙雲多年經歷磨出來的處世之道。


可以和各方志同道合者,為台灣更健康的醫療環境、醫療品質而打拚,感覺很熱血。劉淑瓊樂觀的認為,成就這些事情,就是大家都要關心,有一群人想要讓台灣更好,集結很多人一起做這些事情,去推些事情,還真的推得動,就覺得台灣很可愛。


但是,今天醫改會面臨了成立以來最艱困的處境,大家殷切期盼醫改會應該站出來講話的議題,只能先焦急地擺著,因為「米缸空了」,只能忍痛將「醫改雙月刊」改成季刊,再改成年刊。


「您堅定而持續的支持,對醫改會、對台灣很珍貴很重要」,劉淑瓊也期盼,有更多理念相契合的朋友,加入「醫改之友」的定期贊助及捐款行列,為台灣的醫改再添一把柴火。


*** 歡迎大家共同加入贊助行列 ***

【郵政劃撥】

帳號:19623875

戶名:財團法人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


【銀行電匯】

帳號:147-10-022393-7

戶名:財團法人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