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

106 / 1. 23 ~ 1. 29

 

中藥學堂

中藥海浮石、浮石(中)

 

◎文╱江橞媗

 

市售常見藥材名稱皆稱為「海浮石」,藥商按外觀性狀主要區分為大海浮石、小海浮石、石花3種2;大海浮石為火山玻璃和長石等為主,即浮岩、浮石。小海浮石是生物碳酸鹽類為主成分,包含暈石即是以貝殼碎屑為核心沉積形成,例如:山東煙臺沿海島嶼產出的一種小海石,稱海濱石灰華。石花,是胞孔科動物脊突苔蟲、瘤苔蟲的乾燥骨骼;台灣市場所稱「海浮石」多為大海浮石。目前台灣中藥典並未收載海浮石,如此同名異物之名稱,可能讓人不知所指是何物,故可依據《中藥大辭典》,將胞孔科脊突苔蟲和瘤苔蟲的乾燥骨骼定為海浮石;而火山噴發出岩漿凝固形成的多孔狀石塊定為地方慣用藥材稱為浮石,以作為區別。


有研究針對大、小海浮石中15種微量元素進行光譜半定量分析,從微量元素含量以及微量元素在不同品種海浮石中吸附或可交換量差異的角度,大海浮石經浸泡,從浮石中排出有Cu、Pb、Ti、V、Cr、Co、Ni,吸附的則有As、Cd、Zn;小海浮石無明顯吸附性、交換性,對比一般生物碳酸鹽岩,其Pb、Ti、V、Cr、Co、Ni 低於鹽岩而Cu、Sr、Ba、Mn高於碳酸鹽岩,較一般生物碳酸鹽岩更宜藥用;故認為大海浮石及小海浮石應為兩種中藥,不能混用。5


三、飲片鑑別3,6

 

四、臨床應用3,7


根據《中華本草》整理表格如下8:

 

 

(待續)


參考資料


2. 袁明洋、陳科力、黃必勝。礦物藥鑒別方法研究進展。中國藥師,2014;7:1220-1224。
3. 趙學紅、王麗芳、孔增科。浮海石及浮石的鑒別與合理應用。河北中醫,2007;29.3:255-256。
4. 夏烈軒、夏俐俐。浮海石的來源與鑒別。浙江中醫學院學報,2001;25.3:73-73。
5. 張軍、劉興志、劉麗華。礦物藥海浮石結構及微量元素分析。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07;24.1:57-59。


(本文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藥劑部中藥科藥師)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