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106 / 4. 24 ~ 4. 30

 

淺談核醫心肌灌注掃描

 

 

◎文╱藥師黃永成

 

隨著飲食生活習慣的改變及精神壓力的增加,冠狀動脈心臟病(CAD)的罹患率不斷增加,是最常見的心臟血管疾病,主要是由於冠狀動脈血管斑塊堆積,引起血管局部狹窄,造成胸悶、胸痛、壓迫感、氣喘,甚至心肌梗塞等症狀。中老年人與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抽菸及家族病史等病患較容易發生,歷年來也都名列國人十大死因,因此其危險性是不可忽視的。


診斷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方法包括:問診及身體檢查、胸部X光、心電圖、運動心電圖、心臟超音波、心肌灌注掃描、冠狀動脈血管攝影,除了臨床病史為最重要的診斷依據外,冠狀動脈血管攝影是確定診斷的標準檢查。但進行此項侵入性檢查前,最好能先以非侵入性的檢查加以篩選,包括靜態或運動心電圖、超音波及核醫心肌灌注掃描。


核醫心肌灌注掃描是核醫心臟學中發展的一項檢查,其成像原理建立在「追跡觀念」上,先將極微量的放射性核種標記藥物經由靜脈注入人體內,此藥物隨著冠狀動脈血流循環至心臟,再由心肌攝取藥物,以gamma照相機進行照影,即可得到心肌的灌注掃描影像。檢查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為壓力態影像,檢查時先讓病人進行壓力(Stress)測試,壓力態可為跑步機運動,或靜脈注射血管擴張劑Dipyridamole(persantinR)或Dobutamine等,之後再靜脈注射2~3 mCi之鉈-201(或是Tc-99m MIBI)心臟血流追蹤劑,3~5分鐘後進行斷層心肌灌注掃描(檢查時間約20分鐘,不同機型及追蹤劑會有所差異)。第二階段為休息態(Rest)影像:壓力態影像約2~3個小時之後,再進行一次休息態的斷層心肌灌注掃描。利用單光子電腦斷層造影術(SPECT)來做心肌橫切面和縱切面的分析,而達到三度空間的整體診斷,醫師會根據壓力態和休息態兩組心臟影像及電腦分析的數據判讀結果。


懷孕或可能懷孕時,不宜接受檢查;患有較嚴重氣喘、慢性肺部疾病及目前服用的藥物,要事先告知醫護人員;檢查前6~8小時禁食咖啡或茶,不需特別停用藥物。採藥物負荷方式的部分受檢者,可能會出現暫時性心悸、頭暈、胸部或腹部不適等情形,醫師會依情況給予必要醫療處置。注射同位素後受檢者體內帶有極少幅射,不需特別防護,也不會造成顯影劑過敏的問題,檢查當天避免與孕婦、嬰幼兒長時間近距接觸,若有哺乳,則建議暫停哺乳三到四天。


臨床上心肌灌注掃描檢查被應用於冠狀動脈疾病的診斷、預後評估、血管再通術(氣球擴張術或置入冠狀動脈支架)、心血管繞道移植手術前後之評估與追蹤等,具有非侵襲性、安全、準確的優點。


未來,藥師可藉由接受輻射安全操作防護訓練與認證、核醫放射製藥(Radiopharmacy)訓練與實務操作等,積極參與並學習不同醫療團隊的專業,創造出另一項專業價值與肯定。


(本文作者為台大醫院雲林分院藥劑部藥師)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