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106 / 4. 24 ~ 4. 30

 

中藥學堂

蔓荊子的鑑別與運用(上)

 

↑圖一

 

◎文╱張曜亘

 

一、前言


蔓荊子以「蔓荊實」之名始載于《神農本草經》,歷代本草中多以「蔓荊實」、「蔓荊」為名,《本草經集注》則稱「荊子」,列為上品,味辛、苦,性微寒,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之功效,可用於治療風熱感冒頭痛、齒齦腫痛、目赤多淚、目暗不明、頭暈目眩等,在中藥分類上為辛涼解表藥。據中國藥典記載,蔓荊子為馬鞭草科植物單葉蔓荊(Vitex trifolia L. var. simplicifolia Cham.)或蔓荊(三葉蔓荊)(Vitex trifolia L.)的乾燥成熟果實,是傳統的藥用植物,有清熱解表、利濕解表、利濕解毒、止咳祛痰及緩解支氣管痙攣等作用,常用於治療頭痛、週期性偏頭痛、慢性支氣管炎、感冒咳嗽、哮喘,尤其是小兒咳嗽。(圖一)1、2

二、性狀鑑別


蔓荊子外觀呈球形,直徑4~6mm,表面灰黑色或黑褐色,被灰白色粉霜狀茸毛,有縱向淺溝4條,頂端微凹,基部有灰白色宿萼及短果柄。宿萼長為果實的1/3~2/3,邊緣5齒裂,其中2裂較深,密被茸毛。體輕,質堅韌,不易破碎。橫切面可見內分四室,每室有種子1枚。氣特異而芳香,味淡、微辛;差異在:單葉蔓荊為落葉小灌木或小喬木,主莖常匍匐地面,單葉對生,全緣,圓錐花序;蔓荊(三葉蔓荊)形態與單葉蔓荊形似,而葉通常為3小葉的複葉。古代本草中即出現牡荊、黃荊與單葉蔓荊、蔓荊混用的現象,因同科同屬植物,形態相似,且均含有芳香性的揮發性成分,果實性狀亦相似,然而四種藥材性味歸經差異較大,功能主治、化學成分及含量也有所差異,不可混淆。1、2、3、4


三、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上可用於治療頭痛、眶上神經痛、三叉神經痛、神經根型頸椎病眩暈、急性乳腺炎、鼻炎以及白內障等症。據動物實驗研究成果顯示,牡荊、黃荊與單葉蔓荊、三葉蔓荊四種藥材均有解熱、鎮痛、促進睡眠作用,其中解熱作用強度依序是三葉蔓荊子>單葉蔓荊子>黃荊子>牡荊子(如圖二);鎮痛作用強度順序是單葉蔓荊子>黃荊子>三葉蔓荊子>牡荊子(如圖三);促進睡眠作用強度則是黃荊子>單葉蔓荊子>三葉蔓荊子>牡荊子。由藥理活性比較研究顯示,單葉蔓荊子的藥理活性比三葉蔓荊子要強些;黃荊子具有單葉蔓荊子的藥理活性強度,牡荊子較差。又據文獻記載,牡荊子具降氣止呃、止咳平喘與蔓荊子功效截然不同,因此應注意鑒別,不能混用。4、5(圖二、圖三於下期刊出)


(待續)


參考資料


1. 劉紅燕、彭豔麗、 萬鵬。蔓荊子本草學考證。山東中醫雜誌。2006年2月第25卷第2期。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3. 高涌。蔓荊子及其易混品的鑑別。基層中藥雜誌。1999;13-4。
4. 鐘世同、邱光鐸、劉元帛、萬阜昌。單葉蔓荊子、蔓荊子、黃荊子和牡荊子的藥理活性比較。中藥藥理與臨床。1996;01;013。
5. 陸大忠、朱山寅。蔓荊子與混淆品牡荊子的比較鑑別。中藥材。1999;4,2-4。


(本文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藥劑部中藥科藥師)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