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9

106 / 8. 21 ~ 8. 27

 

中藥學堂

青黛炮製原理(下)

 

 

◎文╱陳慧芳

 


青黛中有效成分之一的靛藍,不是直接存在於植物當中,而是以其前驅物-吲 苷存在,經過浸 泡後吲 苷中的苷鍵發生斷鍵,而形成游離態的吲 酚,之後加入石灰乳形成一個鹼性的環境,吲 酚在此環境中發生烯醇式-酮式互變異構現象,持續用力的攪拌可將氧氣打入發生氧化反應,生成不溶於水的靛藍,懸浮在液面或附著在石灰所形成的碳酸鈣上而沈澱至底部。3


成熟度較低的馬藍中,靛藍前驅物質-吲 苷的含量低,進而影響青黛的得率;而太成熟的馬藍莖木質化明顯、葉片老化,得率因而下降。浸泡時間太短,浸泡液內的化學成分較少;而浸泡時間太長,莖葉發酵過頭,使青黛的得率下降。浸泡時間在4天內,浸泡液中遊離態吲酚的浸出率及微生物隨浸泡時間增加而增加;但在第4天以後,微生物消耗了大量的內含物,使青黛得率下降。在一定的pH值範圍內,鹼濃度的提高促進了吲 苷的水解,以石灰含量為4%進行生產較佳。攪拌時間太短,會導致溶液中的氧氣明顯不足,阻礙了靛藍的生成,所產生的藍色泡沫也會比較少。以馬藍葉為原料的青黛得率明顯大於莖,因為生成靛藍與靛玉紅等物質的有效成分大部分儲存於馬藍葉中,莖中的有效成分較少。


根據文獻結論為馬藍成熟度以80天為最佳,浸泡時間為3天,石灰加入比例為4%,打靛時間宜超過30分鐘,通過充分攪拌,使空氣進入靛液中,馬藍葉內的青黛含量高於莖的含量,前者是後者的近7倍,此為馬藍萃取青黛最佳條件。4


青黛傳統的生產工藝延續了數千年,雖然方法原始,看似粗糙,但隨著科學技術不斷進步,驗證了其炮製原理極為科學與合理。經由一連串複雜的化學反應,使得原本水溶性的物質變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水不溶的成份,也讓我們對青黛炮製過程的原理有更深入的認識。


(全文完)


參考資料


1. 康帥、陳立亞、陳鼎雄、肖新月。芻議青黛的產地加工方法。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15; 17(9):1934-1937。
2. 楊步青、陳建斌、李新雄。建青黛及其原植物馬藍的研究進展。海峽藥學。2008;20(12):72-76。
3. 魏琪、楊明、許潤春、孫碧玲、胡云江。青黛炮製原理的新認識。中成。2004;26(2):116-118。
4. 黃毅彪、陳濟斌、林燕萍、金心怡。青黛產地初加工關鍵技術研究。現代中西醫結合雜誌。2012;21(6):642-644。


(本文作者為高雄長庚醫院中藥局藥師)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