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1

106 / 9. 4 ~ 9. 10

 

人類呼吸道融合病毒之預防與治療

 

 

◎文╱藥師崔立有

 

疾病定義


人類呼吸道融合病毒是一種單股RNA病毒,基因體大約有15,000個核?酸,被歸類於副黏液病毒科(Paramyxoviridae)[1]。呼吸道融合病毒根據病毒外膜表面G醣蛋白(G glycoproteins)的差異,又可再分為A型與B型,其中A型的臨床症狀通常較嚴重[2]。


病理生理學與流行病學


呼吸道融合病毒可經由接觸或是飛沫傳染,侵犯人類上呼吸道的鼻腔或咽喉等部位。其潛伏期約為4~5天,之後病毒會進一步侵犯下呼吸道,主要感染細支氣管的纖毛細胞、第一型肺泡上皮細胞等部位,造成患部細胞壞死、黏液分泌而導致呼吸道部分阻塞[3]。


呼吸道融合病毒好發於嬰幼兒身上,是一歲以下嬰幼兒呼吸道感染主要的致病原之一。在溫帶地區國家,呼吸道融合病毒呈現季節性流行,主要集中在秋季至隔年春季。由於台灣處於亞熱帶與熱帶地區,四季差異相對較小,故呼吸道融合病毒一年四季無明顯感染高峰期[4]。


臨床症狀與診斷


呼吸道融合病毒的感染症狀與一般上呼吸道病毒感染類似,包括咳嗽、流鼻水、輕微發燒等。嚴重者會造成細支氣管炎或肺炎,出現呼吸道氣流阻塞造成的喘鳴聲(wheezing)。呼吸道融合病毒對於部分嬰幼兒造成的症狀較嚴重,特別是出生週數較小或是慢性肺疾病之早產兒以及罹患先天性心臟的病童[3]。


呼吸道融合病毒的診斷可以透過鼻咽部黏液的取樣,經過病毒培養的過程與鑑定後可做為診斷的依據。呼吸道融合病毒抗原檢測是另一種較簡單快速的方法,利用鼻咽拭子收集鼻腔之分泌物,透過免疫螢光技術進行病毒種類的確認,是目前較常採用的方法[3]。


疾病治療與追蹤


絕大部分的嬰幼兒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後會自行康復,約3週即可痊癒。少數1-2%的嬰幼兒需進一步住院,接受氧氣帳或是呼吸器等治療。在藥物治療部份,於2017年8月22日於我國食品藥物管理署藥物許可證查詢網站,在「適應症(藥品)」欄位以關鍵字「RSV」進行搜尋,可得3筆許可證未註銷之藥品, 50毫克palivizumab凍晶注射劑、100毫克palivizumab凍晶注射劑與100毫克/毫升palivizumab注射液劑[5]。


抗病毒藥物ribavirin過去也被認為可以用來治療呼吸道融合病毒,但於我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目前僅核准於C型肝炎之治療,只有1項原料藥(衛署藥輸字第025995號)之適應症為「呼吸道病毒感染治療藥」[5]。此外,經查詢WHO網站可得palivizumab之ATC碼為J06BB16,而相同前5碼J06BB分類之特定免疫球蛋白藥品共有22種,其中僅motavizumab (J06BB17)可用於預防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6],但motavizumab並未獲得我國藥物許可證。目前臨床上並無針對呼吸道融合病毒的抗病毒藥物,目前我國國內只有palivizumab可供被動性預防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4]。


Palivizumab


Palivizumab屬於單株抗體,可以拮抗人類呼吸道融合病毒表面抗原的F醣蛋白(fusion glycoprotein),進而抑制病毒的活性與細胞融合的能力,同時會減少病毒的複製並降低下呼吸道的病毒量。Palivizumab利用老鼠骨髓瘤細胞株NS0進行製備,其分子量約為148 kDa,包裝為凍晶製劑,與注射用蒸餾水混合後利用肌肉注射的方式給藥。本品為50毫克包裝,溶解後形成濃度100毫克/毫升之水溶液,使用劑量為每人15毫克/公斤,一般嬰幼兒每次約使用1至2瓶。


美國兒科醫學會於2014年更新關於palivizumab的使用指引,建議在流行季節開始的秋季至隔年春季,於1歲前用於出生週數29週以下之早產兒,每月施打最多施打5次,以預防呼吸道融合病毒的感染[7]。Palivizumab亦被建議可能可以在1歲前,於32週以下且有慢性肺部疾病之早產兒或是出生前4週需要氧氣治療(>21%)之嬰兒。此外,美國兒科醫學會之使用指引並不建議本品普遍施打於29週以上之早產兒。然而由於我國呼吸道融合病毒的盛行季節較長[8],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與台灣兒童心臟學會於2015年公布「台灣預防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建議」,建議本品可用於:(1)1歲前懷孕週數28週以下之早產兒,每月施打最多施打6次;(2)1歲前懷孕週數介於29-32週,且矯正年齡小於6個月之早產兒,每月施打最多施打6次;(3)懷孕週數小於35週且併有慢性肺部疾病之早產兒,每月施打最多施打6次;(4)1歲以下患有血液動力學上顯著異常之先天性心臟病童(須符合特定條件)[4]。


結論


我國全民健保自106年4月1日起修正palivizumab之給付規定,從原本「出生時懷孕週數小於或等於28週之早產兒」,擴增至「出生時懷孕週數小於或等於30週之早產兒」,給付涵蓋範圍更廣,對於早產兒在人類呼吸道融合病毒的預防上提供更全面的保護。(本研究係衛生福利部補助辦理,報告內容不代表主管機關意見。)


參考資料


1. Bose ME, He J, Shrivastava S, et al. Sequencing and analysis of globally obtained 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A and B genomes. PloS one 2015; 10(3): e0120098.
2. Borchers AT, Chang C, Gershwin ME, Gershwin LJ.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a comprehensive review. Clinical reviews in allergy & immunology 2013; 45(3): 331-379.
3. Eiland LS.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The journal of pediatric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 : JPPT :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PPAG 2009; 14(2): 75-85.
4. 台灣預防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建議: 台灣新生兒醫學會、台灣兒童心臟學會; 2015.
5. 西藥、醫療器材、含藥化粧品許可證查詢.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http://www.fda.gov.tw/MLMS/(S(htzuwz55p3sk4w2izkn2jc45))/H0001.aspx. Accessed Aug. 22, 2017.
6. ATC/DDD Index 2016. WHO Collaborating Centre for Drug Statistics Methodology. http://www.whocc.no/atc_ddd_index/. Accessed Aug. 22, 2017.
7.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Committee on Infectious D,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Bronchiolitis Guidelines C. Updated guidance for palivizumab prophylaxis among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at increased risk of hospitalization for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infection. Pediatrics 2014; 134(2): 415-420.
8. Hsu CH, Lin CY, Chi H, et al. Prolonged seasonality of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infection among preterm infants in a subtropical climate. PloS one 2014; 9(10): e110166.


(本文作者為醫藥品查驗中心醫療科技評估組副研究員)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