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

106 / 10. 2 ~ 10. 8

 

病人用藥教育

淺談女性復發性泌尿道感染(上)

 

 

◎文╱林聖茹

 

前言


復發性(recurrent)泌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是指6個月以內≥2次以上感染或1年內≥3次以上感染。區分復發(relapse)與再感染(reinfection)是重要的,因為復發性感染(relapsing infection)需要進一步評估泌尿系統是否有持續感染的原因存在或延長抗生素治療的時間。在女性的一生中約有50~60%的機會會得到泌尿道感染,其中 30~50%會發生復發性感染。大部分的女性UTI是屬於非複雜性的(uncomplicated),亦即沒有解剖上或其他明顯的致病原因;女性複雜性(complicated)UTI大部分是因院內感染引起,通常與代謝性疾病、結構異常、低免疫力及異常的致病菌有關。


發病機轉


復發性UTI的致病機轉與散發性(sporadic)相同。大多數尿路病原體(uropathogens)來自腸道菌叢,定居於尿道周圍區域和尿道,並延伸至膀胱。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正常陰道菌叢的改變,特別是產生H2O2之乳酸桿菌(lactobacilli)的減少,使婦女更容易受到大腸桿菌感染。在一些復發性UTI婦女中發現與先前感染的病原體附著在膀胱上皮細胞有關。


再感染和復發


再感染(reinfection)通常被定義為兩週後再度發生UTI,致病菌可能與上次相同或不同。復發(relapse)是指在兩週內再次發生UTI,致病菌相同而且抗生素感受性也相同。大多數的復發性UTI 可能是再感染,前次感染的菌株從泌尿道移除後在陰道或糞便中持續存在,重新在尿道口與膀胱移生造成UTI反覆發作。大多數復發性UTI發生在初次感染後的三個月內。在一篇長期的前瞻性研究中發現,大腸桿菌能夠在一至三年後引起復發性UTI。


危險因子


一、生物或遺傳因素


具有復發性UTI病史的婦女對於尿路病原體移生(colonization)於陰道的敏感性增加,部分原因與大腸桿菌易附著在病人的尿道上皮細胞(uroepithelial cells)造成移生有關。遺傳決定因素似乎也是一種潛在的誘因。非分泌者(nonsecretor)與P1表現型分別在復發性UTI女孩與復發性腎盂腎炎婦女過度表現。來自ABH血型抗原之非分泌者的尿道上皮細胞顯示大量的E. coli附著,非分泌者的尿道上皮細胞選擇性地與大腸桿菌獨特的球狀體醣脂受體(globoseries glycolipid receptors)結合,進而發展成復發性UTI。IL-8R或CXCR1,是另一個具有遺傳變異性的因素,可能影響泌尿道感染的發展。


二、行為因素


頻繁性行為、使用隔膜殺精劑(diaphragm-spermicide)、有過去病史等皆為感染UTI的危險因子。


三、骨盆腔解剖位置


女性的尿道較短使細菌容易上行侵入膀胱,對於有尿路阻塞、膀胱輸尿管逆流、性行為等將易使宿主得到UTI。無論何種原因(如尿失禁、神經性膀胱等)導致膀胱排空不良或餘尿增加,都易使細菌在膀胱中增生,而發生尿路感染。


四、停經後婦女


停經後婦女,因為動情激素的分泌減少,陰道中的微生物菌叢也受到影響:減少乳酸桿菌、增加陰道的pH值、增加腸內菌叢(Enterobacteriaceae)的移生,所以他們比較容易發生UTI。


五、尿道病原體的毒力決定因素


尿道病原體的某些毒力決定因素(virulence determinants)已被證實為移生或持續存在泌尿道,進而引起UTI的原因。例如,大腸桿菌的P-fimbriated 菌株移生是急性非複雜性腎盂腎炎的強烈危險因子。


(待續)
(本文作者為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藥師)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