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6

106 / 12. 18 ~ 12. 24

 

中藥學堂

半夏厚朴湯臨床應用整理(上)

 

 

◎文╱顏佩玉

 

前言


半夏厚朴湯首次記載於東漢醫家張仲景所撰之《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二》,具有行氣散鬱,降逆化痰之功能,現代應用常見用於咽痛、胸滿、腹痛、頭痛等因為氣機運行不暢,痰涎內生所衍生出多樣症狀。根據民國100年台灣中藥典第二版,收錄本方之組成與藥物克數比為:半夏8克、厚朴4.5克、茯苓6克、生薑7.5克、紫蘇葉3克。《金匱要略》提及煎煮方式為以水七升(一升約現今200毫升),煮取四升,分溫四服,日三夜一服。


方劑剖析


君藥為半夏,具有化痰散結,和胃降逆之功效;臣藥為厚朴,具下氣除滿,宣通鬱氣之功效;再以輔藥茯苓以滲濕健脾,以杜痰源;後以生薑為佐,可辛溫散結,和胃降逆;另佐紫蘇葉可芳香行氣,理肺醒脾1。合而用之具有行氣散鬱,降逆化痰,使氣順痰消,則咽中炙癵之感可除2。現代藥理學研究,在半夏厚朴湯中主要作用的活性物質為厚朴酚(magnolol)與和厚朴酚(honokiol),經附表一10可得知:缺乏佐藥與使藥則有效成份含量明顯降低證實本方配伍嚴謹3。

 

在《金匱要略.婦人雜病》中之原文言:婦人咽中如有禁癵,半夏厚朴湯主之。《千金要方》則說:胸滿,心下堅,咽中帖帖,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描述咽中痰凝氣滯造成的不適症狀,其根源是因情志不舒,氣機不暢所致,即俗稱的「梅核氣(imagined bolus in throat)」,現代醫學稱為咽異感症,又常被診為咽部神經官能症,或稱咽症、球,描述沒有實際外物哽喉、飲食無礙且無結構異常的情況下,卻自覺咽中梗阻,若有異物感之症狀,男女皆可能患此疾患2。故以半夏、厚朴、生薑辛以散結、苦以降逆;佐以茯苓化飲利痰;紫蘇葉芳香宣氣解鬱;諸藥合用可達氣順痰消之功。臨床使用多以本方再加上疏肝理氣藥,或以鹹味化痰之藥,有助於提高療效1。


(待續)


參考文獻


1. 李慶業、楊斌。方劑學圖表解。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48。
2. 李克光。金匱要略精編讀本。台北:知音出版社,2011:349-350。
3. 劉忠文。從半夏厚朴湯治療梅核氣討論其運用擴展。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 2015:27:2-19。


(本文作者為高雄長庚紀念醫院中藥局藥師)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