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7

106 / 12. 25 ~ 12. 31

 

病人用藥教育

阿茲海默氏症 (Alzheimer Disease) (上)

 

 

◎文╱王筱萍

 

流行病學


主要影響對象:老年人,非老人族群亦可能患病,2017年全球估計約4,700萬人患有痴呆症,2050年患病人數高達1億3150萬人。推估民國106年7月台灣失智人口有266,150人(占全國總人口的1.13%),65歲後,發病率每五年翻倍成長。65~69歲失智症盛行率為 3.4%,90歲已達36.88%。然而,失智症並非老年人的專利,部分失智症病人屬於65歲以下的早發性失智症。


病因


原因不明的神經退化性疾病,但從解剖學上來說,可能與腦部組織佈有瀰漫性纏繞和神經炎斑塊有關。早發性AD與遺傳有高度相關性。遲發性AD發生病因較複雜,與環境和遺傳交互影響有關。一等親屬患病,則本身風險增加10~30%。親屬間有兩名以上遲發性AD者,發生AD的風險是一般人的三倍。


臨床特徵


‧ 記憶障礙(早期症狀):首要症狀是近期事件的記憶喪失,說話時有中斷,忘詞或忘記某些特殊日子。隨著時間進展,認知缺陷伴隨記憶障礙發生。

‧ 認知障礙:AD初期,記憶以外的能力,如決策或組織能力,尚不至於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但當認知功能繼續惡化時,家庭成員或同事可能會發現病人的洞察及抽象推理能降低,隨著疾病進程,當事人往往無法處理突發狀況,疾病演化至此,對病人之安全造成嚴重的影響,甚至會出現精神狀態。

‧ 視覺空間受損、語言功能和行為障礙(中/晚期出現):神經精神症狀,包括冷漠、社交脫節、躁動、侵略性、幻覺、妄想

‧ 其他:嗅覺功能障礙、睡眠障礙、癲癇發作 、失禁等。


後天危險因子


‧ 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 腦血管疾病

‧ 高血壓

‧ 周邊粥狀動脈硬化

‧ 糖尿病&肥胖

‧ 生活型態/活動

‧ 腦部創傷

‧ 藥物


影響認知的藥物


許多研究發現老年人使用的藥物 和認知功能障礙之間有相關性,但這種作用通常是暫時和可逆的。


‧ 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s): 可能與使用劑量和較長半衰期和長期使用有關。

‧ 抗膽鹼性藥物(Anticholinergics): 長期使用具抗膽鹼性的藥物或高劑量使用,可增加AD風險1.54倍。這類藥物包括抗組織胺劑、抗帕金森藥物、鴉片或類鴉片類止痛藥物、治療膀胱過動藥物、散瞳劑、止吐藥物、肌肉鬆弛劑、抗精神病藥物……。

‧ 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roton pump inhibitors,簡稱PPI): 長期規律使用PPI 相較於對照組,增加癡呆風險 1.44倍,但因果關係仍待確認。


環境危險因子


‧ 二手菸: 一橫斷面研究,曝露於二手菸組與AD風險增加相關,相對風險為2.29倍,95% CI: 1.82-2.84。

‧ 空污:動物研究和小型人類流行病學研究支持,空氣污染是AD的潛在危險因子。

‧ 農藥:一案例對照研究,發現血清中有雙對氯苯基三氯乙烯(dichlorodiphenyldichloroethylene,簡稱DDE)殺蟲劑者,相較對照組,AD發生風險高達3.8倍。


疾病進程


AD會隨著年齡持續進行,而這個進程可透過精神狀態量表來評估,如簡短智能測驗(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簡稱MMSE)。雖然患者每年平均下降3-3.5個百分點,但少數患者,下降更快,所以這過程並不一定是線性發展。與年輕患者相比,80歲以上發病的患者,下降速度較慢。診斷AD後,患者平均壽命為3至11年,與診斷時疾病受損程度及症狀相繼出現的年齡有關,末期患者常因晚期衰弱引發併發症如脫水、營養不良和感染而死亡。


(待續)
(本文作者為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藥師)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