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嘉義縣記者林其泰
所謂胃腸藥是指作用在胃腸道的藥品,包括制酸劑與消化劑,其作用分別為抑制胃酸分泌和胃黏膜保護。根據統計資料顯示,西方人與東方人在服用胃腸藥上的習性有很大差異,西方人遇有腸胃不適情況,泰半服食消化劑予以緩解;東方人(如日本)則動輒以服用制酸劑或消化道止痛劑來治療。而台灣人與日本人之生活作息又頗為相似,因而也養成一種錯誤的觀念,以為藥品都會傷害腸胃,一定要併服胃藥來保護腸胃。
曾與醫界業者談及,醫師開立處方時,病患最常提出的抱怨和要求是:「醫師,我的胃不好,請您務必幫我加開一些胃藥!」而最近這兩年,當社區藥局大力推動「廢棄或過期藥品回收」時赫然發現:在堆積如山的廢棄或過期藥品中,胃乳片所佔比率高得嚇人。這不僅是醫療資源上的浪費,更嚴重警訊著:亂服胃藥的陋習不可長!
專家指出:事實上,病患之所以抱怨胃不舒服,是因為經常亂服制酸劑而引發胃酸PH值及胃腸中環境改變所致,胃藥吃得愈多則傷得愈多。況且,多數藥品本身並不會對腸胃造成傷害,根本無需併服胃藥來保護。在服藥過程中若稍有不適,那也是藥物對腸胃的局部刺激而已,制酸劑只能減緩胃部不適感,卻不能防止藥物引起的胃腸潰瘍。在某些情況下,制酸劑反而會影響某些藥品的吸收與療效。
在媒體廣告中常見「xx胃腸藥」、「xx強胃散」、「xx凝膠」、「xx樂」等,宣稱可以中和胃酸,治療胃酸過多症狀,所以這些藥品廣受群眾信賴,在台灣更擁有龐大的銷售市場。並非是這些藥品不好或不適用,但藥師站在替民眾健康把關的立場,本應主動向消費者提出警告,使其瞭解亂服這些成藥對身體健康將有哪些影響,若真有需要者,也應遵循醫師、藥師指示來服藥,以免傷財又傷身得不償失!
回首頁 |